早期ARM的优势就是面积小,其第二大股东是苹果,第一个客户是苹果的PDA牛顿。牛顿失败后,被苹果无情抛弃的ARM苦苦挣扎了很多年,被TI、LSI等公司小规模采用完全是因为比MIPS便宜。
90 年代手机开始兴起,为了击败空前强大的摩托罗拉,诺基亚和TI合作,希望开发出首款适用2G网络的通讯芯片。TI先后介绍了自家的MCU核心、标准的 MIPS核心、以及标准的ARM核心。诺基亚的思路是选择一款不被大佬掌控的CPU,这样便于在未来的改进上施加影响,显然只有苦逼的ARM符合要求。于是傍着诺基亚的巨型航母,ARM就赶上了移动市场的大潮。之后ARM不断在低功耗、Java加速、单指令多数据、代码压缩等方面发力,彻底满足了诺基亚的 需求,也拉开了和MIPS的距离。
另一个击败MIPS的因素是授权方式,MIPS收取IP授权要比指令集授权更贵,而且允许添加指令,这就使得大佬们纷纷自行设计MIPS核心、添加指令、发布开发工具,碎片化严重。而ARM反其道行之,指令集授权远远比IP授权要贵,控制了碎片化。当时ARM还极有眼光的设计了全世界最好用、最便宜的USB调试工具,吸引了一批码农,从而构建了巨大的ARM开源软件库。
1. ARM授权的时候,更多的是IP授权,而很少是架构授权,这样的好处是SOC厂商产品推出速度快,软件上高度兼容;MIPS更加学院派,使用MIPS架构授权的更多一些;
2. 在更早的时候(10年以前)或者更早,MIPS选择了高性能的路线,ARM选择了低功耗(低性能)的路线,然后终端市场刚好对性能要求不太高但是功耗要求很严苛,所以ARM天然的就进了终端市场,海量的终端市场养出了大量的开发者、生态系统(软件、硬件、SOC)
